世有芬芳,惠暖人间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在绍兴县齐贤镇下方桥社区有一个被亲切唤作“陈妈妈”的母亲,她用她最无私的倾注和最执着的坚持,诠释着一种超越血缘与亲情的母爱。她是齐贤镇下方桥社区副主任、妇女主任陈惠芬,更是孤儿们的“贴心人”,正如她名字所赋予的含义——世有芬芳,惠暖人间。
争做“爱心妈妈”,因为“一个都不能落下”
十年前,绍兴县“牵手献爱心,结对助成才”活动正式扬帆起航,活动旨在凝聚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为孤儿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齐贤镇率先开展爱心助才试点活动,通过发动退休教师与所在村妇女主任充当“爱心妈妈”与“成才顾问”,帮助失去亲情的孤儿们重拾信心,在温暖的爱意中健康成长。当时,陈惠芬所在的中街居委会地处齐贤老集镇,家境贫困的人员较多,全镇13名孤儿中,中街居委会就有2名。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应由所在村居妇女主任充当“爱心妈妈”,开展帮扶活动。但是,时任中街居委会的妇女主任因重病住院,无法担任“爱心妈妈”一角,了解到实际情况的陈惠芬,不顾居委会工作的琐碎与繁忙,与家人沟通商量后,主动跑到镇妇联,积极要求充当魏微、马思华这两名孤儿的“爱心妈妈”。陈惠芬说:“我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太好的,但是对于失去亲情的两个孩子而言,我的绵薄帮助却能够为她们的生活带了些许的改变,获得一些正向的作用,那么我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当问到她为何在结对了一名孤儿后,仍努力克服自身的各种困难,又结对了另一名孤儿时,她的答案既简单又温暖:“因为一个都不能落下啊!”
当好“爱心妈妈”,只为“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魏微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肺癌离开了人世,03年母亲也因一场大病撒手人寰。接连的打击,使得魏微原本应该阳光灿烂的世界变得孤苦而又困难。但在她最无助的时候,陈妈妈走进了她的生活,嘘寒问暖,谆谆教诲,阴暗的天空似乎因另一份超越亲情的母爱而变得温暖灿烂。陈妈妈成为了她家的一员,下班的时候,常常跑到魏微家里看看她和相依为命的外婆吃得饭菜是否足够;节假日,陈妈妈会与老师打电话了解魏微的学习和在校表现;自己出门逛街的时候,也会时时想到魏微,是该给她添件衣服加双鞋子了。
马思华,一个可爱又懂事的孩子,不幸却又有幸的孩子。从小被继父母收养,05年8月父亲突发性病亡,随后母亲改嫁,小马思华只能与83岁的奶奶相依为命。陈妈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了母亲的责任,结对7年,陈妈妈对马思华的关爱未曾间断过。平常时候,陈妈妈对马思华的生活嘘寒问暖,衣服旧了鞋子破了,就买新的,文具缺了就补好的。节假日时,时常带她逛逛商场,去她从来没去过的县图书馆、公园,在放松的同时还不忘鼓励她要正视困难,树立信心,努力学习,立志成才。陈妈妈收入绵薄,却在每年过年时都给马思华递上红包,送去温暖。
陈妈妈不仅关注马思华的学业和生活状况,还用实际行动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07年1月,绍兴县水务集团对供水服务区域内尚未安装小舜江自来水的低保户给予免费安装,并每月免费用水3吨。得知这一消息后,陈妈妈第一时间想到了马思华,她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交资料和证明,帮助办理水费减免手续,又一次减轻了马思华家的经济负担。同样,在09年陈妈妈听说县低保户能免费安装收看数字电视时,又亲自到齐贤广电站为马思华家申请领取机顶盒。安装完成后,看着精彩、清晰的电视节目画面,马思华的奶奶感概地说“陈主任以前为我们办免费自来水,现在又让我们看上免费电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陈妈妈积极利用自身工作的便利,为两个孩子寻求更多的社会资助。有一次,时任齐贤镇党委副书记的杨国良同志到中街居委会进行调研,陈妈妈及时向杨书记反映魏微家的特殊情况,此时刚好县民进党支部要结对一户困难家庭,在杨书记和陈妈妈的共同牵线下,县民进党支部与魏微一家结上了对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魏微一家的经济压力。另外,“陈妈妈”多次向镇民政办、关工委、妇联等部门进行汇报,将马思华一家列入低保家庭,使她与奶奶的生活获得一定的物质保障。
回报“爱心妈妈”,希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陈妈妈”说她最喜欢《爱的奉献》这首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源泉……”她的付出,也得到丰厚的回报。现年24岁的魏微以优异的成绩从绍兴市托普信息技术学校完成学业后,踏入社会,用自己的双手承担起了家的责任;去年,凭借的较好的中考成绩,马思华考入了梦寐以求的越崎中学,在校期间,认真好学,积极向上,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老师的得力助手。
陈妈妈的独生子在外地求学,她常说,儿子现在大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但孤寡儿童无依无靠,我要给她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陈妈妈说,我的付出并不是要她们将来的回报,只是希望她们能铭记“感恩”二字,去好好享受生活,努力回报社会,勇敢承担起生活给予的责任。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将这种“爱”传承下去,是回报“爱心妈妈”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