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般的爱心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然而对于王坛镇的小夏来说,这却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当同龄人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尽情地享受母爱的温柔呵护,感受父爱的纯洁深邃,小夏却已然成了一名孤儿。
小夏在出生6个月的时候,父亲患肝癌不幸离世,紧接着,母亲不顾幼小的儿子和年迈的奶奶,毅然决定改嫁,还未享受母爱和父爱的小夏一下子成了一名孤儿。自打懂事起,小夏就知道自己与其他的同龄人不一样,虽然有奶奶的关心和照顾,但是他的心里总有着一丝遗憾和失落。
在小夏11岁的时候,他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认识了“爱心妈妈”孙金英。孙金英是王坛镇万乔村的妇女主任,她为人热情,乐善好施,有着山里人的质朴和真诚。在孙金英的心中,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不懂得奉献,只知道索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奉献而变得完美。她一直这样表达她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孙金英自已有两个孩子,小的孩子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给孩子看病几乎倾尽了家里的财产,看着自己的孩子,她觉得对这个社会要有奉献和责任感。每逢镇妇联关注农村孤儿、留守儿童时,她发现孤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社会的心病,孤儿和留守儿童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发展不健全,与同学产生距离,难于沟通,有心事从不与老师说,经常有自卑、孤僻的性格,在人际交流上产生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农村的孤儿,他们中间普遍出现了“生活缺照应,导致营养不良;学习缺辅导,导致学习不好;心理知识缺指导,导致性情孤僻等现象,因此出现教育的脱节。这些现象,孙金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逢有爱心妈妈与孤儿结对活动时,她都积极关注,踊跃报名,希望能为生活在孤苦中的孤儿带去一份温暖。终于,她的愿望实现了,与同村的孤儿小夏结成了“母子”。自从和小夏结对后,她始终把小夏当成手心里的宝来关心和疼爱。
孙金英的家庭并不富裕,对于结对小夏来说,给她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负担,然而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丈夫时刻在身边提醒她要好好照顾小夏,把他当成自己的小孩一般,两个小孩也十分关心和疼爱小夏这个小弟弟,而金英自己也是乐在其中。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营养,金英总是经常往小夏家里跑,给他买吃的,给他做菜做饭,在生活饮食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使他能健康地成长。逢年过节时,她总是给小夏修饰一新,让他感受到同龄人所应有的喜悦和满足,也让他感觉到自己与别的小孩没什么区别,自己也有“母亲的疼爱”。金英的心里总是想着如何给小夏补上“母爱”这一课,而小夏也非常懂事,他感觉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妈妈”孙金英来看他的时候,或许就在那一刻,他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自己没被这个世界遗弃的幸运。
孙金英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小夏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更是给予激励和鼓舞。或许是小夏从小没有父母在学习上的关心和督促,年迈的奶奶对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自小孤僻的性格,他的学习一直不是很好。妈妈孙金英看在眼里,心里有说不出的着急,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小夏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然而现在“儿子”学习成绩不好,将来该怎么办啊?“妈妈”孙金英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为此,孙金英时常在看望“儿子”小夏的同时,经常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在学校的表现,不仅如此,她还经常跟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小夏的学习情况,每次考试结束,她总是会看着小夏的成绩陷入深深的沉思,然后,她总是耐心地给他分析问题的所在。平时小夏做功课时,她经常坐在他身边,给他指导,教他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没有进步,“妈妈”告诉他不要气馁,要更刻苦,更努力,并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典故来鼓励他,而小夏也能体会“妈妈”的一番苦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作为唯一的回报使“妈妈”满意。
关心学习之余,“妈妈”还时刻关注着小夏的心理健康。自小自卑、孤僻的性格,“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果在他的性格形成期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可能会走上歧途,这是“妈妈”所担心的问题,虽然现在小夏还在上小学四年级,但是这个时期是孩子心理、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性格可塑性较强的时期,现在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还是来得及的。为了不让他继续自卑下去,孙妈妈告诉他,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自己的路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出生不好的人,将来的路可以走得很好,而出生好的人将来不一定能出人头地。她经常鼓励小夏,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为了克服他孤僻的心理,“妈妈”也经常跟他讲道理,她说,整个社会就是个人的集体,离开集体,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她经常教小夏如何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如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同时,“妈妈”也不忘教他做人的道理,教导小夏在困境面前不能怨天尤人,只有靠自己不懈的奋斗、刻苦的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应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勉,并以革命先烈的例子来给他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此来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小夏很听“妈妈”的话,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所以,他经常尝试着跟同学们去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和伙伴们一起玩耍,使自己尽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
孙妈妈不仅对银枫无私的关心和照顾,对小夏的奶奶也是如此。丈夫的早逝和儿子的病逝给夏奶奶带来了双重的打击,原本身体情况并不乐观的她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儿媳丢下小夏不告而别,孤苦老人内心的辛酸和苦楚无人可诉,金英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成了老人的精神慰藉。老人对金英心存感动和感激,对她来说,小夏有了一个好“妈妈”,而自己也有了一个好“女儿”。金英的付出,村里人都看在眼里,他们经常说,“金英真是小夏的好妈妈,别人亲生的也不过如此”。
我们在孙金英身上看到了一位母亲善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心,也看到了金英一家在她身后对她默默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更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传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希望。如今,我们王坛镇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一位位像金英一样的爱心妈妈们和关心爱护孤儿、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他们用他们无私的爱和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呵护着孤儿和留守儿童的心灵。现在,小夏在妈妈孙金英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以孙金英为榜样,扩展我们的爱心,让更多的孤儿和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