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水晶般透明的童心。如果每一位教育者都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用各种巧妙的、自然的、得体的方法,悄悄地去感化他们、教育他们,那么,孩子会在不经意间转变,孩子会用行动报答你的付出与关爱。这是一位母亲有感于教育孩子的一些案例,记录下来,与大家讨论。希望每一位孩子在教育者的呵护下,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学象棋培养注意力
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幼儿园开放课堂,邀请家长参与听课。幼儿园教师采用的是快乐教学,对孩子的管理比较宽松,听课的孩子,在上课时,高兴了可以离开座位跳跃,不高兴了可以不听老师的指导,管自己玩乐。在这宽松的氛围下,儿子养成了活泼好动,乐于交际的性格。自然也养成了注意力不持久,屁股坐不住,小动作多的坏习惯。我在听课时时,他有时跑上讲台,来一段“即兴”的舞蹈表演;有时和同桌玩闹;有时玩自己的衣服与指甲。他根本不会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面对他这种学习习惯,我是喜忧掺半。喜的是:幼儿园采用了“美国式”放松型学习的课堂,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发展,培养了他大胆活泼的性格;忧的是:上了小学,他就要接受“中国式”的遵守纪律“正规课堂”,我担心儿子上小学,一下子适应不了“正规”的课堂教学,而厌倦学习。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找一个既不破坏孩子天性,又能培养他的有意注意与持久性注意,这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我一直在思考与寻找着。但从来没有批评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因为这是大环境造成的,与孩子无关。
暑假里,儿子在农村外婆家过假,他对一些成人下的中国象棋产生了兴趣,他会在象棋旁呆上半天。在这以前,他连“车”、“马”、“炮”三个大写字都不认识。难得他能静下心来,我一阵狂喜,连忙从棋类入手,培养起他的有意注意来。
于是,我带儿子参加了国际象棋兴趣班,刚一开始,他学得还认真,可只有五分钟的热度,可不一会儿,他的好动又表现出来了,老师在讲课时,他又往讲台上跑,此时,授课的老师没有放过他这种放任自由的行为,而是让他去老师演示的棋盘上的棋子,而儿子不会,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上课专心听,你会下的,请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别乱动,否则是学不到本领的。”儿子克制了自己,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静听。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象棋,一天又一天地磨练意志,儿子的“静心”也被兴趣“磨”出来了,每天,他都要与我拼几盘,而且棋艺大有长进。在我不断地鼓励中,他对下棋的兴趣有增无减,每逢家里来客人,他逢人就问:“会下国际象棋吗?我跟你下两盘!”下棋时的小动作也由多逐渐减少,有时下棋不专心,他总会输掉,开始他输棋时,总要哭,慢慢地,他自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心静必赢,渐渐地,下棋逐渐专注,有时没有对手,他会一个人左手对右手,安安静静地下上半天。一学期后,还获得了培训班的“优秀学员”称号。
儿子的学棋首战告捷,为了让他的有意注意能够迁移到功课学习上,我还训练他“闹中取静”的习惯,在人多的时候,我们摆弄象棋,旁若无人管自己下棋,有时,在下棋时,我还放些轻音乐,儿子也没去理会,渐渐地,他能静下心来上课了。教象棋的马老师也夸奖他说:“他与刚学棋时,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不久,儿子上了一年级,据班主任老师反应,上课注意力还是较集中的,持久性也不错,特别是发言很积极。这样,我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我幸庆自己给孩子培养注意力的方法找对了。
注意力是心灵世界的天窗,没有注意力,知识的阳光是照不进孩子的心灵;注意力像聚光镜的焦点,没有它,燃点再低,物质也不会燃烧。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再浅显的知识也记不牢,学不会。但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应该寻找与思考,方法对了,易如反掌,要来就来,方法错了,比登山还难,千呼万唤,终不见“注意力”出来!
做游戏学拼音,是个好方法
儿子秋成要上一年级了,但年龄还不到六周岁,(出生于1998年12月2日,2004年9月1日上小学)一上小学,能不能跟上全体同学,是一个做母亲最担心的一件事,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地跟上比他年龄大的孩子的步伐,一上学就有一种自信也满足感,于是,我提前教他学小学阶段是最枯燥、最难学的拼音,但这得是――愉快教学,否则就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为了让他对拼音感兴趣,我不是从抽象的“a o e ”开始教学,而是跟他玩起“听字猜音节”游戏。如我报字“妈”,让他听字音,然后拆出这个“妈”字里所含的音,即每个字母的发音(m和a)。这个方法是我独创的。因为孩子对事物的感知总是先整体再逐步的,比如,让他认“妈妈”,他总是整体感知妈妈的外形,再逐步知道妈妈的脸型,高矮等具体的细节。我觉得学拼音也该如此:先直观形象再抽象,整体感知再逐步分析,如果儿子会拆音节了,那他拼音的“难点”就突破了。拼音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用,也就明白了。
玩这个游戏,我从来没有强迫儿子学习,每次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唤起儿子的兴趣,再让他来考我的形式进行的。如儿子看完《葫芦兄弟》的碟片,我就抓住他的“兴奋点”与他进行交流:“秋成,你在看碟片时,记住葫芦兄弟的话了吗?说给我听听好吗?”
当儿子头头是道地说出台高词时,我趁热打铁地说:“你知道这句话里的每个字的“音”,是怎么变出来的吗?他们也像六娃一样有隐身术,如果你发现了,比葫芦娃还要厉害!”
经我这么一煽情,儿子当然要找其中的隐身娃了。于是缠着我不放。于是,我可以慢条斯理地告诉他其中的秘诀了。如:
这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叫“胡秋成”,这个“胡”字里就有两个音,请你看妈妈的口形,就会知道。于是,我放慢速度,拼起音节来:h--ú→hú 后来我又加速地拼了几遍,让他找里面的拼音字母的发音,经过观察的儿子恍然大悟地说:“我明白了,就是把“胡”的音分开来说就行了,说得慢就分开来了,快点说,就成了一个音说,这很简单,我也会。”
老师要折腾几个星期,教学拼音的难点――“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要领,竟在一分钟内,被儿子一言道破了,我顺水推舟地说:“我们来做个‘顺风耳听字猜拼音’的游戏,输了的,不能做‘顺风耳’,因为儿子喜欢做“葫芦娃”,当然由他先听音,在轻松的谈话中,我的拼音教学开始了。
我先给他了几个简单的字:“爸,妈,爷,奶”他都能一一对应,后来,他也不示弱,给我也出了许多字,他出的字都是随心所欲的,有的是三拼音的,如:“花、瓜、床”,也有许多前、后鼻音,还有翘舌音,我都一拼给他看,还告诉他,这个字里有几个“音”组成,在游戏中,我还不断地夸儿子题目出得好,这么难的“字”都被你拼出来……这些鼓励的话,儿子被我夸得心花怒放,越玩越有劲。在这个游戏结束时,儿子已掌握了大部分二拼音的音节,后来的两天,只要他认为自己能拼的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向我汇报,而一些难拼的音节,他也能无师自通地拼出来,没几天,无论我报哪一个字,他都能准确无误地拼出音节了。
就这样,儿子在未认识一个拼音字母时,就掌握了如何拼每一个音节的方法,而且都能做到准确无误。看来,拼音这一难关已突破,我也就放心了。果然,儿子一小学,学拼音,虽然我从未辅导过他如何拼哪一个音节,但他总能快速地拼出音节来,他常说:“做游戏,学拼音真好玩!”他的班主任老师也说他学拼音接受能力特别快,经常做别的同学的小老师。看来,在教拼音前,先整体感知音节,这样学拼音,效果还是挺好的。
游戏式的学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轻松的,学习是美妙的。这是一种由内(心灵)而外(行动)的自由活动,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童年,是没有幸福可言,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们的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能多动些脑筋,找出一些符合孩子心理的规律教育方法,就不会为了孩子的明天幸福而剥夺孩子今天的幸福了。
孩子喜欢走弯路
每次与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公园散步,儿子总要爱走迂回曲折的、高低不平的路,我每次问他:“你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他总是兴奋地回答:“走这样的路好玩。”
是啊!好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走从未走过的路,玩从未没玩过的游戏。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他们总会好奇地探索。为了满足儿子的好奇心与好玩的欲望,每次到了该松手的时候,我就会松开儿子的手,让他自由地去探究属于他自己的天地。每每望着儿子无忧无虑小鸟般飞翔的身影,我的心也会随之而飞翔,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与自由,我也拥有了一份属于自由的安宁与清静。
但最近在读晚报时,发现了一则《妈妈为了女儿的安全,竟把她在家软禁三年》的消息,觉得不可思议。那位母亲不让孩子接触外界的理由竟是:“外面的世界多危险,要是被人弄晕了,毒倒了怎么办?”这位母亲不知有没有想过:当她无力抚养与保护孩子时,她的孩子会用什么来维持生活,又会怎样面对生活?
“过度的保护,只能带来孩子的无能。”“不跌跤的孩子长不大。”孩子只能从实践中学会学习与生活,从更多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如果,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都为他们扫平了路上的障碍,在孩子要经过的地方,事先都铺上了平坦大道。在“真空”的“无菌”空间里成长的孩子,只是温室里的花,鸟笼里的金丝雀。这样做,是对孩子不利的。因为“无菌的环境里产生不出健康人。”所谓的扫除障碍,只是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而且还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他们不知道路的坎坷,不知生活的酸甜,经受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这样的孩子也无法在社会上快乐生活,因为社会不会因你的孩子而改变它的环境。我们也没有理由,因道路不平,而不让孩子走路。
家长朋友们,请不要因为怕被摔倒而把孩子保护起来,请松开你的手,孩子他能走;闭上你的嘴,孩子他能行,放开你的胆,孩子他能闯。
告诉孩子,你真棒!
儿子秋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那天,我就告诉儿子,小学与幼儿园不同了,小学有班长,当班长是很光荣的,他是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管理班级。只有学习、纪律、表现都好的小朋友才可以争取到,你很棒,要争取做班长,儿子懂事地点了下头。
儿子在幼儿园是有“好动症”的,不能静下心来,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即使他人不动,脑子也会时不时地走神。为了让儿子能有好地开端,我特意在儿子的脑中,种下这颗“争取做班长”的好胜心的种子,以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可一天下来后,儿子告诉我:“上小学太累了,上课不能随便讲话,还不能吃东西,要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我想还是读幼儿园好!”儿子的这一番,早话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有些不适应的感觉,这不能怪孩子,即使我们大人,换一个新环境,也有不适应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我顺着他的话题,趁机表扬他说:“看来,你真的很棒!开学第一天,就把老师的要求全记下来了,如果能做到,真的可以当班长啊!”
儿子被我一夸耀,也就不提学习苦的话了,乐滋滋地去干其他的事了。接连几天,我一直关注儿子在校的情况,每次聊天,都是从“他班中是否有了班长”这个话题进行,每次儿子都会说:“还没有,不过某某同学他挺棒,我看他挺像班长。”每当这时,我也趁机表扬儿子几句:“我们的秋成也很棒,进步也很快,离班长已经不远了!”儿子听了我的话,当然也是眉飞色舞地在我面前说,他在校的表现如何优秀,当然只字不提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在家长面前表现好的一面,而收藏起自己不足的地方,在这里,家长就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戳穿孩子的自尊心。因为通过这么一交流,就强化了他优秀的一面,促使他更努力地向优秀的方面发展。
在我的强化下,儿子已经很注重老师对他的评价,为了表扬,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有所约束了,上课也养成了专心听讲的习惯,每天回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向我汇报今天得了几次表扬,几张“笑脸”。(表扬的标志)一个月后的一天,儿子兴奋地回来,路老远就在向我汇报了:“我今天当上班长啦!还是正班长呢!”
儿子终于当上班长啦!这是一个孩子努力的结果。我也很兴奋,因为,这里也有我每天夸奖的功劳!以后的几天,儿子每逢熟人就说:“我是班长!你猜猜我是正班长,还是副班长?”当他人猜着他是正班长时,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也难怪,这是他盼望已久的“职位”。
为了帮儿子巩固班长的“职位”,也让他在此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我在第二天,就适时地给了他一封信,而且信的内容是针对他还没达到的要求来提的:
在他良好心情的趋动下,他的缺点慢慢地成了优点。而对儿子的每一次进步,我定会郑重其事地向家人进行汇报,一则上让全家人共同欣赏他的进步,二则是让全家都来关注他的进步!
儿子从幼儿园的调皮王到小学一年级的班长,从中虽离不开一年级老师的辛勤培养,但也离不开母亲的每天欣赏与鼓励,如果,一个母亲经常在家说孩子的不是,渐渐地,孩子真的被她说得没有灵气与个性了,如果母亲每天都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日积月累,孩子总会有大进步,渐渐地,孩子就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完成父母心中早已预设的目标。
有机会要争取,遇到失败不批评
为了培养儿子大胆活泼的性格,只要有空,我会带他去外面走走,如果有表现的机会,我都会鼓励他积极报名去参加。
在2004年秋季,全县有个“少儿主持人选拔赛”,每位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当时考核的内容是:朗读、模拟主持、才艺表演。虽然儿子上一年级还不到一个月,但我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让他自己考虑要不要参加,可他没有多加思考,说要参加这次比赛。于是,我给他报了名,在报名的队伍中,儿子秋成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我感到有点底气不足,好几次问他,是否真的要参加这次选拔比赛?他都点头自信地说:“我要参加!”
通过两天的排演,就迎来了比赛。第一场是朗诵比赛,儿子显得从容不迫,举止大方,接着是模拟主持,他虽然在表演时,有一些拉衣服的多余动作,但进展还算顺利。但到了最后一关的“才艺表演”,地点是在一个大会议室举行,一个孩子在上面表演,下面看的观众超过100名,面对那么多的观众,儿子一下子不能适应,刚表演了两句,他就含着眼泪说:“我不想给这么多人看表演……”还没说完,他就站在台上哭了起来。
面对这个僵局,我并没有责备他,因为对一个平常没有机会经常表演的孩子来说,这一次,难免会怯场。我让他下来,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一些年龄大的同学,节目表演得很出色,深深地把儿子的目光吸引住了,他看得很投入,还跟着表演的同学一起唱、一起笑。全然没有因刚才的失败而沮丧。看完节目后,我对儿子说:“失败不要紧,只要参加就行。”回家后,我对他失败的事,一字不提。没化他的失败感。如果,他第一次失败,受到的是批评,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去参加类似的比赛。为了壮他胆,我自己还给他发了参与奖。
继这次比赛后,在学校一年级新生挂红领巾的入队仪式上,要有一个新队员发言,老师派他作为新生队表发言。儿子没有因为上一次的怯场而退缩,而是爽快地答应了。而我这一次对他倒有点担心,因为这次面临的人会更多,全校有1500多个师生,场面比上一次更大,如果又怯场,真是……但我没有把这份担心流露出来,而是对他说:“你能行!不用怕!”于是,他信心十足地在家排演了好几遍,有时,我当小朋友,他当观众;有时,我当观众、他当小朋友。这样反复练,直到他把发言稿说得很流畅为此。在入队仪式上,他说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从容不迫,宛若一个小主持人。在以后的比赛中,他一次比一次出色,在全校的校园歌曲比赛中,他当了小指挥,还被评为校园十佳指挥,儿子在大场面不怯场,也被培养出来了。
孩子的成功,是每一位母亲所企盼的,但孩子是否能成功,这一个秘诀掌握在每一个母亲的手中。如果孩子在第一次的失败后,跌倒了,不爬起来了,那是做母亲的失败,如果孩子能重新站起来,第二次再上,第三次再继续,孩子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但孩子的一次超越,每一次提升的背后,都要有一双温暖的大手,一双温柔眼睛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