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秋萍,柯桥街道港越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二十年如一日,以无私的奉献和出色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爱戴,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连心桥。她时刻不忘党的托付,把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
情系居民贴心人
“有事找秋萍”是社区居民的口头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傅秋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傅秋萍忙碌的身影。
社区有一对脑瘫双胞胎,母亲在家照顾儿子,全家生活仅靠父亲一人工作。为支付庞大的医疗费用,他们变卖家产,甚至将房子抵押。四年来,傅秋萍一直关心、帮助着他们。她定期上门了解困难,帮助他们联系医生,动员社区居民及企业老总为其捐款捐物,并多次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为他们争取福利。在2007年的“人大代表扶贫结对献爱心”活动中,她又主动提出与他们家结对,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在傅秋萍的不懈努力下,病情有所好转的老大,在去年9月份,终于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背起书包上了小学,而且成绩优良。
为帮助社区困难家庭,傅秋萍经常多方奔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树信心:为特困大学生邱强捐助学杂费,替尿毒症病人茅素娟多方筹资,给因车祸瘫痪的谭国民献爱心,帮因煤气爆炸毁容的单惠玉寻求法律援助……使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浓浓关爱。
优化小区办事人
港越社区毗邻中国轻纺城,人口地域环境复杂,社区管理工作难度很大,但傅秋萍并没有因此畏缩。在“双创”活动中,为清除居民楼道堆积物,傅秋萍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面对个别居民的冷嘲热讽,她始终微笑面对。因为她坚信,只要自己的工作是为了大多数居民的利益,那么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她亲自拉着手拉车,加入到清除楼道杂物的“拉锯战”。看着居住的环境一点一点地变干净,望着汗流浃背的社区干部,原先的一些“钉子户”悄悄地把杂物搬进了自家车库;在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工作中,傅秋萍主动到卫生状况差的地方与保洁小工一起打扫卫生,一顶帽子,一件旧衬衫,一把扫帚,成了她最日常的打扮;面对几家物业公司都不愿搭手的打卷店 “老大难”问题,她带着4个环卫工人,亲自动手把占道的杂物搬离,把横扯在马路上的晾衣绳剪除,社区秩序大为好转。
港越社区所辖的柯笛花园、宝业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时常出现矛盾。傅秋萍审时夺度,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在两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现在,尝到甜头的居民一说起这事,都会由衷地感叹:“多亏了傅书记的坚持和支持啊!”
而傅秋萍坚持的又何止这一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亚太白坯市场道路改造工程,居民们怨声载道的小区楼道灯维修问题,悬置多年的宝业A、B幢封闭事项,都是有了她的坚持才完成的。傅秋萍常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无论多难,都要把它办成,这是原则问题!”
发展社区当家人
在日常工作中,傅秋萍严格要求并身体力行,带领着社区干部、群众努力搞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她想方设法拓宽服务网点,增设服务项目,在原幼儿园、服装加工、理发、医疗站、粮油店等20多个服务网点基础上,增添了社区法律服务站、家政服务站、扩大信息化服务中心等内容,有效促进了社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她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设立了全市首条社区民情热线,千方百计为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被誉为“社区12345”;她带领全体社区干部开展“晨八点”倡导文明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她实行社区干部“分片管理制”,落实每片责任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她推行的现代远程教育“1+4”模式、三会两学制,多次被省、市、县委组织部调研,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
心连群众代言人
2007年,傅秋萍当选为绍兴市党代表和绍兴县十三届人大代表。她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有关单位和居民小区走走看看,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她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及时把那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向上级部门反映。在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她提出了《在城区建立老年大学》、《提高失土农民养老金》等4件议案,桩桩件件关系民生。其中《要求加设柯亭公园运河防护栏》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会后马上着手实施,并很快顺利完成。
在傅秋萍的努力下,港越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城市党建示范社区、省五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级卫生社区、省级绿色社区、省级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省级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等众多荣誉。傅秋萍本人也获得了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个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社区工作者、县十佳村支书、县级优秀社区工作者、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2005年她当选为《大地》封面人物,2007年当选市党代表、县十三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