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只要来到富盛镇夏葑村,定会被一派新农村景象所吸引:远眺村里,一条宽阔大道贯穿村内,一排排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远望田野,几百亩蔬菜大棚伫立在那里,犹如大海波涛,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临近村内,道路整洁,河流清晰,路旁、河边植被绿化,小船悠悠经过,一幅水乡风情活现眼前。你不禁要问,如此美丽动人的画卷,是谁勾画出来的呢?如此旧貌换新颜的变化,是谁在默默奉献呢?这无疑要归功于夏葑村党支部书记蒋金美!
新手上任
蒋金美是绍兴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涌现出来的优秀女性代表,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她于1989年进村两委班子任村妇女主任兼出纳,由于工作能力强,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独挡一面,在2002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夏家埭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富盛镇唯一的女党支部书记。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夏家埭村和原严家葑村合并为现在的夏葑村,在上级组织的信任、全体村民的拥护下,她仍被推选为村民的领头雁。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中,蒋金美仍高票当选为夏葑村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夏葑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多项工作得到镇党委、政府高度评价,并先后获得“进步最快村”、“卫生村”、“文明村”、“民主法制村”和“文化村”等镇、县级荣誉称号。蒋金美也被评为镇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三八”红旗手,县十佳村(居)女干部、市县级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协会常务理事、市级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7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有了这样一名好支书,难怪村民们说:“以前守着茶山和水田,勒紧裤带捱到年,现在在蒋书记的带领下,伢夏葑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不远了!”
火烧三把
在夏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蒋金美认为,组织建设是基础,致富工程是重点,民生保障是根本。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没有坚定的组织建设,没有一支很好的班子队伍,就不能做好致富工程,更加保障不了民生;如果不能积极带领村民致富,组织和村民不信任,谈不上组织的凝聚力,更谈不上群众的支持,民生的保障;有了民生的保障,才能更好地支持组织建设,更加有信心和活力致力于致富工程。
(一)组织建设是基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蒋金美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常常对自身加压,时时以一个党支部书记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一个领头雁角色来规范处事。面对刚上任时村“两委”班子管理松散、工作懒散的局面,她刚柔并施,多次耐心同班子成员交换意见、交流感情,但若遇到原则问题,她可一点不含糊,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她善于讲究工作方法,从不搞“一言堂”、家长制,经常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倾听他们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善于利用村级有限资源抓住开展工作最佳时机,善于换位思考,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她带领下,村级党组织核心得到了提升,村“两委”班子工作面貌得到了改善,村民对现任干部的看法变了,意见没了,支持来了。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在蒋金美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夏葑村的经济社会事业搞得热火朝天。党员和村民代表十分支持和配合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特别是老党员、老代表对蒋金美这么称道:“金美,真当对夏葑的贡献蛮大的,大家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啊!”
(二)致富工程是重点
新时期的农村需要“双带型”干部,而新时期的农村缺的也正是“双带型”干部,蒋金美同志带头致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美谈。早在2003年,她就开始筹建创办企业,在当时的富盛,村干部办厂的确是个新鲜事,40岁的她凭着一股韧劲,克服种种困难,在钻研与摸索中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把绍兴县“庄老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这块牌子给树了起来。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她不断给自己“充电”,坚持完成大专函授;为使企业产品更具生命力,她多次赴绍兴、诸暨等地进行市场调研;为突破技术瓶颈,她特聘浙江大学食品与营养系的
“小家”上去了,蒋金美同志不忘“大家”,夏葑村农业资源相对稀缺,除了稻田,其它可利用的资源只有荒地,面对村民增收致富难的现状,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大力倡导山地蔬菜种植的号召下,蒋金美紧紧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己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挨家挨户做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制定相关的山地蔬菜种植优惠措施,起初不少农户虽然心里热乎乎,但面对这样一个新鲜事物还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为使村民尽早吃下定心丸,给村民尽快带来实惠,蒋金美不辞辛劳,不惜磨破嘴皮子,三策并举发起山地蔬菜种植大动员:联系山地蔬菜种植专家,进行种植技术专题培训讲座;实行村“两委”干部包干示范,带头种植;联系落实返销大户,实行产品包销,切实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在她的带领下,全村掀起了山地蔬菜种植热潮,村民夏敖兴望着目前3亩多长势喜人的蔬菜,连声说:“多亏听了书记的话,一年让伢多赚2万块钱!”
夏葑村在合并前,位子排在全镇末尾,俗称“副班长”。 自从蒋金美当选为书记之后,一心想要脱掉这顶帽子。她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资源,寻求帮助和支持,最后得到了县工商局的结对扶助。由工商局贷款,通过对荒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精心规划,兴建了家庭工业集聚区,建造了将近1500平米的厂房,并积极引荐洽谈,引进了3家家庭工业。至此,夏葑村有了自己的固定资产,不再是一无所有的光棍村,实现了家庭工业零的突破,为今后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民生保障是根本
“作为夏葑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是要为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蒋金美说,“组织相信我,村民支持我,让我肩负起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事。”她这么说,也在这么做着。
山区群众吃水问题一直以来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夏葑村尽管地处富盛平原区域,但也是以河水或井水来解决日常用水问题,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洁净的小舜江自来水,在村民看来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蒋金美硬是在上任后的短时间内改变了这一现状,使夏葑村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2005年是富盛镇小舜江自来水饮水工程的实施之年,按照原定计划,夏葑村没有列入第一批实施村(居),蒋金美闻讯后,在广泛听取村民心声的基础上,向镇党委积极争取,赶上了贯通小舜江自来水的头班车。然而“战斗”是艰苦的,铺设中心管道涉及大量的农户赔偿,好不容易啃下这块骨头后,又碰上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尽管不少村民积极性很高,但面对每户1700多元的安装费,有些农户认为不划算,宁愿用河水,吃井水,这使安装入户工作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困难面前,蒋金美表现出了新时期农村干部的风采,不慌乱、不泄气,首先提出来一次全面的思想宣传发动,接着带领村民代表到先一步安装的倪家溇、富盛等村实地感受,之后又请权威部门到村里进行现有水质与小舜江自来水质作化验对比。功夫不负有心人,此举使安装工作出现了大转机,并超出了预期80%的安装率。现在村民一提起小舜江自来水都会说:“这钱花得值,用到了刀刃上!”
蒋金美上任前,村内道路坑洼不平,村民是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蒋金美走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镇党委支持下,争取资金400余万元,完成全长
夏葑村是个典型的水乡村庄,村里村外河流纵横交错,平时田间劳作,运输粮食等基本靠船只出行,由于河道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淤泥堆积,污染日益严重。蒋金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巧全县搞“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她认为机不可失,带领班子成员大力建设“清水河道”,完成河道砌坎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村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蒋金美也紧抓不懈。安全工作抓早抓实,在村里建造警亭,设置夜间值勤岗位,安装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安全出行;大力发扬尊老美德,每到年底为全村200多位70岁以上老人分发红包,同时兴建“星光老年之家”活动中心,即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休闲场所;对滩坑移民关怀备至,对丽水13户移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予照顾,婚丧嫁娶也都礼到人到;医保推广费尽苦心,为保障农民健康,蒋金美带领村干部多次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使该项工作由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到体会深刻、乐意参加,夏葑村每年的参保率都处于全镇前列。
挑战机遇
如今,规划建设中的绍诸高速通过夏葑村,这又给蒋金美出了一个新课题。在这次高速公路建设中该村共征用土地面积103.17亩(其中口粮田53.988亩,责任田49.182亩),共涉及农户60户,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蒋金美多次召开“两委”会,与班子成员上门入户、田间地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宣传相关政策和精神,使理赔工作顺利展开,无一群众上访。
绍诸高速公路穿过夏葑村并在该村设立了出口,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份挑战,如何抓住契机,利用区位优势,使夏葑村成为高速发展的桥头堡已成为最新课题。我们相信蒋金美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和对群众的负责,必将带领夏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以身作则
蒋金美在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而且在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方面也可圈可点,她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对家中老人十分孝顺,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松懈。她还十分关心村内的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特别是过年过节时,总是拿出自家的东西上门慰问困难户,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去年下半年,一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