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柯桥区基层委员会 区政协经济和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纺织业作为柯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加快推动纺织产业赋能升级,意义重大。
这些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市场、产业、科创”三大优势,加快打造“五大中心”,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与此同时,受国内外宏观形势影响,纺织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
一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还不够,纺织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总体还没有摆脱“低质跑量、低价竞争”的粗放发展模式,纺织市场“内卷”严重,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不强。
二是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在制布染布的中间环节,附加值较低且容易被替代,时尚创意领域布局较为分散,服装产业至今仍是短板,新领域新赛道拓展不够。纺织后整理行业整体层次不高,且“低小散污”问题突出。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还不够多。
三是市场拓展有待强化。轻纺城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工贸联动有待强化,应用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数量不多,跨境电商出口数据较小,国外市场拓展力度还需加大。
当前,纺织产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业,事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事关构筑竞争优势。为此,建议:
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创平台优势。持续推进系统性创新,提升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度,加快纺织加工、生态染整、服装设计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开辟产业新质赛道。抓住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集群成功入选省“新星”产业群试点的机遇,拓展培育下游应用产业,加快打造碳纤维产业链。支持开发智能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拓宽纺织产业应用领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建立纺织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中小企业在细分行业深耕发展,全面构建“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制造”生态体系。
二是要完善产业配套。平稳有序推进纺织后整理行业集聚提升。依托轻纺城市场优势,规范提升专业型纺织后整理配套园区,引导企业加快原辅材料的源头替代,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促布成衣。加大国内外权威面料检测、研发机构引进力度,构建产品检测、织物分析等一站式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设计师小镇、纺织博物馆项目建设,迭代升级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规划建设时尚服饰产业园。积极推进市场提升发展。加快轻纺城市场改造提升,深化划行规市,加强主题市场建设,努力形成“一市一特色”的市场格局。依托中国轻纺城股份公司,推动市场整合、业态创新,全面提升“市场统管”水平。
三是要加快转型提升。实施工艺“绿色化”革新。推广低碳印染技术,加强高效低碳新助剂、新工艺、新技术研发,促进企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推进应用“数转智”改革。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为契机,开发集成一批“小而精”“模块化”“组合式”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全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将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整合到纺织生产全过程。坚持营销“国际化”拓市。搭建世界纺织沟通交流平台,深化“丝路柯桥•布满全球”行动,办精办优世界布商大会、国际纺博会等品牌会展,拓展细分领域专业展会;用足用好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两大开放试点,加快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善全球海外仓(馆、站)布局,高效运营“柯桥号”中欧班列,实现线上撮合、线下展销、直播推介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