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区委编办事业单位登记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浙江树人学院柯桥科技创新中心
浏览:
单位名称浙江树人学院柯桥科技创新中心法定代表人叶时平
住所  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江夏路2016号
开办资金(万元)306经费来源经费自理
年初数(万元)481.85期末数(万元)306.72
宗旨和业务范围发挥柯桥区印染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及智能制造等高科技未来产业发展优势以及浙江树人学院现有的省一流学科以及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科研人才队伍优势,以助力柯桥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开展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孵化应用、提供政策咨询、监测检测、培训等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03MB1P493273举办单位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管理委员会) 浙江树人学院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柯桥区政府(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管理委员会)、浙江树人学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人才引育选拔派驻新引进青年博士至科技创新中心,并在柯桥缴纳社保,由人才服务中心牵头推进;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各类合作项目,申报各类课题项目,推动与柯桥区的深化合作;依托浙江树人学院,申报、引进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助力派遣文化、科技特派员扎根柯桥区基层。2.社会合作与科技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各类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企业增效;派驻博士服务柯桥区企业(社区等),帮助企事业单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打造“一院一品”融柯品牌建设,在柯桥区企业、乡村等开展各种形式培训、讲座。3.科研成果依托浙江树人学院,完成关键产品的成果转化,完成专利授权。(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共有51名新引进青年博士选拔派驻至柯创中心,在柯桥缴纳社保。建成三所一中心和8个研究团队,派驻30名博士固定服务柯桥区企业(社区等)。引进“长江讲席”“火炬”等省部级人才计划3人,推送入选“智富乡村”社科专家团队8支,推送入选柯桥区第一届欧美同学会5人。获2024年绍兴市新污染物治理专项项目立项1项,柯桥区科技局个人、团队科技特派员选派立项各1项,助力派遣5名文化、科技特派员扎根柯桥区基层。打造“一院一品”融柯品牌建设,在柯桥区企业、乡村等开展各种形式培训、讲座29余次,共计1374余人次参加。与绍兴市30家科技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各类技术服务,促使企业年均增效1000万元以上。依托浙江树人学院,已完成14个关键产品的成果转化,完成专利授权41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2.经济效益:本单位无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才引育配套支持政策亟待完善:柯桥科创中心虽已吸引、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但在当前政策体系中对于新引进人才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关键生活需求保障上的关注和支持显得不足,制约了“中心”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服务柯桥效能待增强:柯桥科创中心与在柯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等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升,立项项目数量偏少。同时,由于经费扶持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充分发挥效能,服务柯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3.科技项目申报推荐政策缺乏针对性优化:省、市、区各级科技项目的申报推荐政策在资源配置上,数量限制过于严格,经费配套措施不够灵活,导致难以获得与其科研实力相匹配的项目资源和资金支持,影响“中心”服务柯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4.创新激励机制尚待完善:当前,柯桥科创中心的创新激励机制未能充分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亟需优化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四、下一步打算下一步,柯桥科创中心将紧扣“校地协同创新”发展主线,深化战略合作维度与实效,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对照校地共建协议,以考核指标为牵引深化平台内涵建设,构建常态化对接机制;二是创新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工程,围绕生物医药、数字智造等区域重点产业,形成“学科服务产业、产业赋能教育”的互动格局;三是拓展校地资源共享网络,通过技术攻关联合体、成果转化加速器等载体建设,孵化标志性合作成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向全域化、纵深化发展。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我单位于2024年4月1日按《细则》规定申请办理了变更开办资金登记。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