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发热伴
发热伴全称叫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的会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一般发病较急,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对于年老体弱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会发展得比较迅速,甚至出现较重的病情。因为血小板的集聚下降,血液凝固能力会随之下降,会表现为皮肤黏膜、胃肠道出血或尿血的症状,甚至会因多脏器出血、功能衰竭而死亡。
发热伴想要在人群中传播,要通过一种媒介“蜱虫”。蜱虫在吸取人体血液的同时,还会将它体内的毒液(新型布尼亚病毒)带入到人体血液中,病毒随着血液循环逐渐散发到全身,经过3-14天的潜伏期而发病。这种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除了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带毒动物的血液、体液会可能导致传播,所以大家在照顾发热伴的患者时要格外小心,需戴好口罩、手套,做好防护。
二、那如何来预防、怎样在户外活动更安全?
一是避。每年的4-10月份为发热伴的流行季节,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尽量不要到树林和灌木丛林中活动,或者减少在这些环境中坐卧停留的时间。
二是防。假期外出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必须进入树林和灌木丛林,应当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和袖口,领口也尽量包裹住。此外,还可以喷涂避蚊胺之类的昆虫驱避剂,可以同时防蚊子叮咬和防蜱虫叮咬,。
三是除。也就是科学得除蜱虫。蜱虫和蚊子不一样,爬得比较慢,叮咬人也需要很长时间,这也给了我们发现它的时间。从野外归来,检查衣物有没有蜱虫附着。蜱虫的头部有倒钩,会紧紧钩住皮肤,所以一旦被蜱虫叮咬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如果硬拔会造成蜱虫的抵抗,造成它的口器残留在皮肤里面,导致蜱虫体内的一些致病微生物释放入血。应该用棉签蘸了医用酒精后,涂抹在蜱虫的身上,让蜱虫慢慢地死亡,等它死亡后,再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垂直往上慢慢地往外拉。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四是医。如果被蜱虫叮咬,或者有山区、丘陵等野外活动后1-2周内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时就诊,并告诉医生自己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要提醒的是,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还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