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借钱” 给林语堂
发布日期:[2017-08-25] 浏览

王永华 

    

  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徽州绩溪人。在百年前那个大师云集的时代,胡适以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而独树一帜,极具影响,其中最令人感动的,要数他的热心助人,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无人与之相及。胡适帮助过的人很多,如季羡林、沈从文、吴晗、罗尔纲、千家驹、陈之藩、李敖,对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周建人也有过直接间接的支持帮助。 

  胡适提携帮助他人,方式较多,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就是“借钱”。他曾两次“借钱”给林语堂,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1919年秋,他获官费支持,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一年后官费被停,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亲友也无力支援,跟同学也借不了几个,处于困境的他就斗胆给胡适发电报求助。他知道胡适经常资助别人,家中有时几乎举债,便在电报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不久,林语堂收到汇票,正好一千美元,汇票上还附言:这是北大预借林语堂的工资,林语堂毕业必须回国到北大任教。 

  “这钱是买人的!”林语堂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想到这笔钱能够为自己解决燃眉之急,就收下了,得以在美国安心攻读。 

  在哈佛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后,林语堂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不久,经费再度遇到困难,林语堂就再次向胡适拍电报求助。胡适还是和前次一样,又给林语堂汇去了1000美元。 

  1923年,林语堂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归国。为了“还债”与“践诺”,他谢绝了其他单位的高薪聘请,回到北京大学执教。 

  回到北京大学后,林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胡适致谢。其时恰逢胡适在上海讲学,林语堂想反正这钱是胡适作保跟北大借的,直接还给学校也行,于是就找学校财务,财务却说不知道这事。于是,他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蒋梦麟一时莫名其妙,北大根本没有资助国外留学人员的做法,什么时候北京大学借钱给林语堂过?  

  至此,真相大白,这是胡适为了给北大招揽人才,为了帮助林语堂成才,以个人身份和林语堂私自订的“君子协定”!那笔“巨款”,其实是胡适自己掏腰包的! 

  据说,这事后来还闹出了风波。林语堂明白事情来由后,大为感动,就登门致谢。没想到胡适夫人江冬秀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把胡适骂了个狗血喷头,说我们家前几年经济拮据,全仗着自己打麻将赢几个钱买米买菜,胡适竟敢背着她藏私房钱,而且还这么多!真正岂有此理!江冬秀连着骂了几个晚上,弄得胡适灰头土脸、焦头烂额,不得不把小金库全部充公,才息事宁人。林语堂也懊恼不已,恨自己书生气、缺心眼,坏了恩公好事。 

  晚年,林语堂提起胡适“借钱”一事,依然无限感激地说:“原来解救了我困苦的是胡适,那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钱是他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他从未对我提起这件事,这就是他的典型作风。” 

  1962224日,胡适在台北“中央研究院”的酒会上心脏病猝发逝世。一星期后,身在纽约的林语堂特地写了一篇悼念胡适先生的文章,发表在196241日出版的《海外论坛》上。文章虽然不长,但对胡适有极其崇高的评价,称赞胡适无论在“道德文章”“人品学问”上都“足为我辈师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