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国宴黄酒的往事
发布日期:[2016-07-06] 浏览

◎ 谢云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总理——周恩来是一位绍兴籍的开国总理,他虽生于江苏淮安,但原籍绍兴山阴,世居绍兴城内保佑桥百岁堂,他自己曾多次说:“我是绍兴人”。 

  作为一个绍兴人,周恩来对家乡的绍兴酒这一特产充满自豪和由衷的喜爱。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又很清楚绍兴酒这一传统瑰宝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总理一直关心和支持绍兴酒的发展。 

  许多人都知道绍兴酒是国宴酒,但到底是什么时候入驻钓鱼台国宾馆?怎样参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国宴酒的配方又是谁制造的?笔者采访了曾在绍兴酿酒总公司离休的党委书记刘金柱同志,听他细述国宴酒背后的不凡往事。 

    

  我给周总理送国宴酒 

  刘老说,建国初期,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绍兴酒也同样,当时数量少、存放时间不长、品味未臻理想。为了发展和保护绍兴酒越陈越香的特色。1952年,当时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就指示有关部门拨款改善绍兴酒生产的厂房设备,建造一座国宴酒的专用仓库。 

  根据周总理的这一指示,1955年由外交部、商业部、轻工业部、浙江省联合拨款188万元,给当时的地方国营绍兴酒厂(即中国绍兴黄酒集团雏形)、云集酒厂(浙江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翻建厂房,更新设备,并建造了可以存放2500吨优质绍兴酒的中央仓库,为绍兴酒的产量和质量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发展基础。 

  “建造绍兴酒中央仓库是周总理的命令,1956年开始建造,1957年完工,还请了一个姓孟的工程师。” 

  “当时,苏联的一个女科学家还来到酒厂参观,品尝了绍兴酒,赞扬这个酒好。这位科学家说,要是在苏联的话,起码得有20个专家来研究。”85岁高龄的刘老说。 

  其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又在广州召开的制定12年科学规划会议上,批准将《绍兴酒总结与提高》项目列入国家12年科学规划。刘老回忆说:周总理当时这样做除了重视民族产业外,可能还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庆典用酒需要。 

  1958年夏季,周总理考虑到建国十周年大庆时将邀请外国政要来华,便向毛主席提出兴建一座有中国特色的高级国宾馆的建议。毛主席同意后,外交部几经挑选,最后选定了钓鱼台为建国宾馆的地址。 

  195910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如期举行,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朝鲜的金日成、越南的胡志明、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均率团参加,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 

  “建国十周年庆典当然需要国宴酒”,刘老说。当时的绍兴酿酒公司就精心挑选了50023公斤装的大坛酒送钓鱼台国宾馆,这500坛酒中大多是加饭,元红、善酿、香雪也有一部分。我派四个人跟随前往,由党委副书记沈锡荣带队,三个车间主任陈阿木、王宝寿、肖五四一起前往,在北京一待就是20多天。这三个车间主任都是做黄酒的行家里手,技术相当过硬。当时的分工是这样的:由王宝寿、肖五四负责开坛、过滤,陈阿木负责品尝、勾兑。当时绍兴酒尚没有瓶装酒,都要用大坛酒现场勾兑出来。陈阿木在绍兴酒业里评酒是头块牌子,嘴巴非常厉害,管理也特别棒,从原料糯米进厂、浸米、蒸饭、开耙发酵……一道道工序,通过他管理,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当年(1952年)参加“八大名酒”、“十八大名酒”的评选并获奖的均是陈阿木勾兑的酒。让他们进京参加十周年庆典用酒的勾兑,也是对他们的信任。 

  后来,据当时的钓鱼台国宾馆翟荫棠馆长(也是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介绍,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非常隆重,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第一杯酒就是绍兴加饭酒。 

  刘老说,用大坛酒上国宴,毕竟勾兑调配太麻烦,前后风味难以一致。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改用山东坛(一种小陶坛3.25斤装),用以贮酒非常适宜,又越陈越香)灌装老酒,供应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出口日本的黄酒用玻璃瓶装,绍兴酿酒总公司上了一条半自动的灌装流水线。1982年起,决定国宴酒用玻璃瓶灌装。当时因陈阿木年事已高,就请汪坤林师傅调配出国宴酒配方。汪坤林师傅1952年就进公司工作,师从陈阿木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酿造经验和高超的品评技术。从基酒的选取、勾兑到口味的调配,汪坤林师傅不敢有丝毫马虎,反复研制,调配出几种品种,请公司专家品评后,选取了一款作为国宴酒的配方。当时还专门为这款国宴酒设计了漂亮的外包装,一盒装两瓶酒,每瓶酒的容量是640ml,外包装写着“国宴专用陈年绍兴老酒”,由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监制,专供北京钓鱼台。外包装上没有标明年份,但配方所用基酒就是十年陈酒。1986年,这款酒参加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获金奖,中国驻法国大使去领的奖,大使非常高兴。据说评委们对这酒的香气评价很高,这酒倒杯子里,放一夜后,再晃一晃,香气还是十分浓郁。 

  1988年,中央有关部门对礼宾工作进行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国宴不上烈性酒,只上低度、营养的绍兴加饭酒和葡萄酒。这项改革,首次正式付诸实施是在当年825日李鹏总理欢迎日本首相竹下登访华的国宴上。 

  刘老说,其实,绍兴酒作为国宴用酒,并不是从1988年开始的,而是从1959年钓鱼台国宾馆建馆开始的。刘老还向笔者出示了钓鱼台国宾馆曾专门致函表示感谢的公函。 

    

    

  绍兴市酿酒总公司: 

  贵公司生产的“古越龙山牌”加饭酒、花雕坛酒,自我馆五九年建馆以来,在各种宴会、国宴上专用,得到了来馆宾客及有关领导人的赞赏,对于贵公司给予我馆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钓鱼台国宾馆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周恩来喜欢绍兴酒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不仅对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的功勋,而且对绍兴酒等中国的民族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绍兴酒,因色橙黄清亮、香馥郁芬芳、味醇厚甘鲜,素为中国八大、十八大名酒之一,在清宣统年间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和民国初年的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先后获国际金奖。绍兴酒营养丰富、酒精度较低等优点,很适合外交场合饮用,故绍兴酒自建国以后,就作为国宴上的指定用酒。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在国际外交舞台亮相,周总理宴请喝的酒就是绍兴加饭酒和贵州茅台酒。 

  刘老还向笔者说起了邓颖超视察绍兴的事:19591128日,邓颖超在参观绍兴酒厂黄酒生产工艺流程时,对陪同的刘老说:“恩来很喜欢绍兴酒,也喜欢喝一点。平时喜欢加温后饮用绍兴酒,并用花生、豆腐干下酒”。 

  她说,周总理不但自己喜欢喝绍兴酒,而且还把它介绍给各位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陈云、薄一波等)和世界各国的贵宾(尼克松、基辛格、西哈努克等)。 

  文学名人李希凡在一篇回忆中写着:60年代时,一个日本文化界友好访华团刚参观绍兴后回北京,周总理就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接见并宴请他们,宾主入座后,总理询问他们在南方,特别是访问绍兴时的观感,并问在绍兴是否喝过绍兴花雕酒,当知道他们已在绍兴喝过时,就含笑举杯说,请朋友们再尝一下人民大会堂的花雕,看酒味是否香醇? 

  当李希凡和大家都把酒喝下时,发现杯底留着一层厚厚的沉淀,这种沉淀只有在藏放多年后才会出现,绍兴人称作“酒脚”。这时,总理向大家说:鲁迅先生生前是喜欢饮家乡酒的;杯底的沉淀表明这酒已是25年以上的陈酿,它是l958年进入人民大会堂的,运来时已20年以上,现在恐怕已是近30年了。周总理这么一说,宴会的情意更浓,气氛更加活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