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山
魏戫(1860—1927?),初名龙常,字纫芝,又字铁珊,亦作铁三,晚号匏公,别号龙藏居士。浙江山阴县人,生长在广西桂林。系学者魏润亭之子。魏氏家学渊源,聪颖好学。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举人,候选知府。虽然“君英才卓越,试礼部不第,傺无俚,以学书遣日,得《张猛龙碑》模仿之。寻又参以《瘗鹤铭》,由是窥汉隶,进而究心秦篆周籀之法,而风骨道峻,乃适如其人。乱后无所资,恃鬻书自给,惟此则一分不苟取也。”(陈治重语)
魏戫为清末民初传奇人物,人称“精武书家”。他工书法,尤擅魏碑,风骨遒劲,为人称道,与李梅庵齐名京津;亦能以《龙藏寺碑》体作小楷,细如绿豆,绕有神采。又能为中晚唐诗、宋明文,尤工倚声、长短调,其南北曲俱精美。他尚武爱武,具内功,通“易筋经”诸拳法,有神勇,传说二丈高之墙垣,他能轻轻一跃而过。他为人仗义,有古侠士风,常以武人自居,是真不二价的“大侠”。高伯雨《听雨楼杂笔》记“精于技击的诗人魏铁珊”,说他会“壁虎功”,有着壁虎爬墙壁的功夫,蜘蛛人一般的会走墙壁,比他的师父还高了一着,他能“以背缘壁而行”云云。
魏戫是鲁迅父亲周伯宜的好友,曾应邀为北京的山会会馆即绍兴会馆题写门匾“绍兴县馆”。知堂老人周作人回忆录中说:“他是鲁迅的父亲伯宜公的朋友,或是同案的秀才吧。”又说父亲也对他说过魏龙常的故事,说他做秀才时,曾在镇东阁上挟妓饮酒,镇东阁在府横街的西头,与杀人的轩亭口遥遥相对;其北接近绍兴府的衙门,是差役聚集的地方。这事被他们知道了,自然认为是讹诈的好机会,便有几个差人走上前去恐吓他。魏氏一声不响,只提起一个差人来,向窗外一扔;这镇东阁至少乃是同小城门一样的高,一摔到地上,一定粉身碎骨了。魏氏却也随即一跳,纵身而下,在还未到地的时候,将差人一把抓住,(差人)没有跌死,但也吓得昏过去了。这实在是够传奇性了。
曹汝霖回忆录《一生》中,也说到魏铁珊。因为曹氏父亲的墓志铭,出于魏氏之笔。曹氏说魏氏山阴人,性豪放,为文简洁,书法北魏。又说:“铁珊任侠,喜打抱不平。尝在上海太古轮船,见洋水手欺侮华工,他愤将洋水手抓住领口,往外一扔,竟落于江心。他即一跃登岸逃避,真是能文能武,技击功夫臻上乘,亦奇人也。”
魏戫尝主谭钟麟与鹿传霖的幕府,后来袁世凯与岑春煊慕名曾多次礼聘,皆不就。平生喜游历。足迹西至甘肃,东穷辽沈。晚年蛰居津沽,交游极广,尤其在清末民初的梨园界有很好人缘。他与早期京剧名家秦稚芬(梅兰芳姑父)、罗瘿公、王瑶卿等均有很深交情,王瑶卿故居“古瑁轩”三字即为其所书。他擅声律,于胡琴、琵琶、筝、笛等乐器和昆、徽、弋、黄等戏曲无不精通,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俞振飞等都曾向其学习声律、音乐、戏曲,得其提携。魏铁珊去世,余叔岩送1000银元奠仪,当时在北平可买一个四合院。
魏戫嗜杯中物,晚年生活潦倒,以鬻书度日。民国六年(1917)正月,他召集儿辈嘱托后事,并自写墓志铭云:“其国无清,其人无名。其生庚申,其死丙丁。其籍山阴,其葬天津。后世子孙,曷视此茔。”
魏戫能诗联,但存世遗作不多,其词作《寄榆词》一卷(一册)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袁氏济美堂刻印,袁涤庵题签并作跋,徐沅写序。但后世为其写传略倒不少,《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近代词人考录》、《民国书画家汇传》、《中国书法篆刻大辞典》、《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等书对其生平均有录。
魏戫妻陈肖兰亦擅翰墨,两人时与唱和,颇得自乐。民国二十四年(1935)何和征辑刊《魏铁珊先生陈肖兰女士遗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