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绍兴情结
发布日期:[2015-12-16] 浏览

谢云飞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纪念鲁迅先生八十寿辰写的一首诗。从此酒乡绍兴,又有了“名士乡”的美称。 

  一代领袖毛泽东,是湖南人,爱吃红烧肉和红辣椒。从许多影视和传记作品中可以看到,毛主席爱吃红辣椒和红烧肉。却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也喜爱绍兴黄酒和霉豆腐。 

  最近,曾在绍兴酿酒总公司离休的党委书记刘金柱同志,向世人讲述了他给毛泽东主席送绍兴酒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刘金柱回忆,1960年春,当时是一个晚上,大约10点左右,刘老从厂里回家,刚刚睡下,县里主管工业的王甸阁副书记的秘书严大生就上门找他来了,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严大生叫刘老赶快到中央酒仓库去取15坛陈五年以上的大坛加饭酒。“怎么光要加饭酒,其它善酿、元红、香雪三大类绍兴酒不要?”刘老有所疑惑,但严大生告诉他,县委已经决定,叫他亲自去取酒,直到交给取酒人为止。如果出一点事情,叫他用性命担保! 

  刘老心想,这个事情可大了!“是不是赫鲁晓夫来了?”他问严大生,但严大生说他也不知道。记得1958年刘少奇路过绍兴时,县领导也让他送酒,由王甸阁副书记带队,他和亓辛、陈传友、王宝寿等几个人把6坛绍兴酒送上火车。 

  当时,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还站在火车门向他们招手,并表示感谢!“这次的任务这么重要,肯定是赫鲁晓夫来了”。 

  想归想,但作为一名党员,加上在部队待过,刘老懂得党的纪律,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心想这个事得认真对待,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当时,绍兴还很穷,工业系统还没有一辆汽车,只有搬运公司有一辆旧的小三轮车,“大概能拉一吨左右的东西”。于是,严大生就让刘老坐着这辆三轮货车,到中央酒库去提酒。 

  刚开到绍兴高桥,刘老就看到从西面(杭州方向)过来不少汽车,“起码有几十辆!”。那时候,绍兴到柯桥的路不好,都是石子路,很差,也比较窄。驾驶员和刘老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停下来看看。不一会,长长的车队开了过来,前面有8辆吉普车开路,后头跟着一长串的小轿车,刘老数了一下,“大概有20多辆。”“莫非真的是赫鲁晓夫来了?”刘老顿感责任更重了。 

  车队过去后,刘老他们把车开到柯桥的中央酒库,随后,他立即把当时酒厂的书记、厂长叫过来,告诉他们,县委叫他到中央仓库取酒,并叫他用性命担保,大家要高度重视。于是,几个人不敢马虎,从中央仓库精心挑选了15坛坛身没有瑕疵、质量上乘的绍兴酒。其中,五年陈的绍兴加饭酒9坛,三年陈的绍兴元红酒、善酿酒、香雪酒各2坛。这么搭配主要是考虑到万一有人不喜欢喝加饭,就可以改喝元红、善酿或香雪,要是到时再要的话,跑一趟太麻烦。就这样,把酒搬上车,拉了回去。 

  回绍兴后,刘老随即叫来陈传友和王宝寿俩老工人,把酒挑到办公室一楼大厅,他自己就不走了,晚上穿个雨披守着这些酒直到天亮。“不敢离开啊!万一要出点事,我担当不起啊!”刘老在八路军第8师特务连干过,“政治这个东西我多多少少懂一点,一个呢,不要杀头;一个呢,我要为赫鲁晓夫负责呢!”  

  第二天上午8点半,浙江省公安厅里两位处长开着四辆中吉普车来提酒。其中,两辆吉普车坐人,还有两辆敞篷吉普车拉酒。车子就停在酿酒公司大门口现在的104国道上。刘老还是叫陈传友和王宝寿俩人把酒挑上车,“我要负责到底啊!其他人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最后,公安厅只要了12坛酒,其中绍兴加饭酒9坛,绍兴元红、善酿、香雪各1坛。挑酒时,刘金柱跟处长讲,“你晃晃,泥头动不动,泥头动,就换;泥头不动,你装上去,我责任没有了。”处长一听,说你这人不简单,保密工作好像蛮懂嘛。刘老就告诉处长,他在特务连里给连长、指导员当过两年通讯员,怎么做好保卫工作多多少少还晓得一点。 

  借着这个功夫,刘老就问处长,“是不是赫鲁晓夫来了?”处长说不是。刘老又问,不是赫鲁晓夫,这酒怎么要保卫得这么好?处长问他,难道除了赫鲁晓夫,就没有重要人物了?这时候,刘老忽然想到,可能是毛主席来了。 

  这天的9点钟,当刘老回家,发现城里都戒严了,不能走了,汽车站也戒严了。说是有几个美蒋特务从宁波登陆,要到绍兴来搞破坏。后来,他知道原来真的是毛主席到绍兴来了,带着9个省委书记、8个中央部长,到东湖农场来考察(毛泽东到浙江绍兴东湖农场考察时,了解到办公共食堂的许多弊端,当即决定中央办公厅派人分别到湖南、浙江去调查。后来,党中央作出了停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决定《论毛泽东的人民观》)。绍兴酒是名牌,毛主席到江南来,当然得尝尝这个酒。 

  后来,来取过酒的有个处长再次陪客人到绍兴,在见到刘老时告诉他,说刘老护送的酒非常好,到北京钓鱼台以后,领导和工作人员很快就把酒分完了。处长还遗憾地说,当时要是把剩下的3坛也带去就好了!可见,绍兴老酒的魅力的确非同一般。 

  据报载,伟人毛泽东生前还喜食霉豆腐,他的保健医生和医学专家认为霉豆腐含有亚硝酸盐,细菌超标并疑似有霉变物质,对人体不利,曾多次劝阻,然而这位伟人却我行我素。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晚年也喜欢喝绍兴黄酒,也特别爱吃霉豆腐。 

  19939月,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香港参加《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首发式,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邓榕说,邓小平已在他85岁那年遵医嘱戒了烟,但还每天喝一杯绍兴黄酒健身。 

  20048月,中央电视台首播的大型纪录片《百年小平》第三集“热爱生活”中,有这样一段采访: 

    

  原邓小平保健医生  郭勤英:那是1989年戒的烟,戒烟的时候,后来就是正式的跟首长谈了一次,说以后最好尽量不要抽烟。后来真的一支都不抽了,戒得真是干脆,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 

  原邓小平厨师  刘兆水:戒酒是和戒烟同时戒的,在我的记忆中,也就是1989年首长退休的时候,戒烟的同时把白酒也戒了。 

    

  大型纪录片《百年小平》第五集“亲情相依”中,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也讲到:“父亲原先是喝茅台的,后来因身体原因就每天喝绍兴黄酒,下酒的就是一碟南瓜子,这是他的‘私有财产’,有时他会将瓜子、黄酒转到我面前说,“‘胖子’(指邓朴方),你也来一点……” 

  邓小平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将军曾回忆说:“小平同志爱吃四川家乡菜,像回锅肉、粉蒸肉、扣肉……特别爱吃大肥肉。当然,霉豆腐和自家腌制的泡菜也是他非常喜爱的”。 

  二位人杰,一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四川,相隔千里,口味习惯不一样,怎么都对绍兴黄酒和霉豆腐一往情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趋同心理?还是霉豆腐其口味为人所共赏? 

  我们可从一首绍兴民间古诗中找到答案:“明言臭豆腐,名物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清臭蕴芬芳。珍馐富人趣,野味贫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尔,宴饮亦无双,贫困得实惠,赏口乐未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