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堂“活熊取胆”引来的争议不断。2月16日、2月21日,来自观点对立两个阵营的中国中药协会、亚洲动物基金分别在京召开媒体沟通会;2月22日,归真堂向100多家媒体的近200名记者开放黑熊养殖基地,声称要“还事实一个真相”。孰料“活熊取胆”存废之争的几个症结问题,不但没有随之厘清,反而更显迷离。
无管引流 无痛论vs残忍论
双方争议的最大焦点是目前在我国68家合法养熊场,为取得熊胆汁而对黑熊施行的“无痛无管引流术”,到底会不会给熊带来疼痛,对熊的健康有无影响。
在位于福建省惠安县的归真堂黑熊养殖基地,本报记者看到了黑熊取胆汁的过程:一根约15厘米长的钝头引流钢管瞬间插入被关在笼内的黑熊腹部,随后,红棕色的胆汁顺着钢管汩汩流入玻璃量杯内。
这样的景象,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该协会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自己“也看过”。他介绍,该技术是由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的取胆新技术,是利用熊自身的软组织来制造一个新“胆囊”以收集胆汁。引流过程熊可以自由进食,“没有异物感,也没有异样”。
对此,来自亚洲动物基金的兽医莫妮卡持完全相反观点。她认为,无管引流拉扯胆囊并缝合在皮肤上,还会引起溃疡、感染,对熊来说疼痛而危险。
关于熊痛不痛的争论,一直延续到归真堂参观活动之后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从熊的表面现象看,我看不出它感到痛苦。但熊是否真的感到痛,它又不能说话,我们也无从得知。”专家座谈会上,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授周荣汉表示,“活熊取胆”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当时在黑熊体内设置塑料管做引流通道,确实给黑熊造成痛苦并容易引发感染”。1997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取胆技术作出规范,明确要求“引流胆汁不得采用常流式或异物引流导管,须用熊自体组织做引流导管,取胆熊体不得加装任何附加装置”。
“之后,国内所有合法的活熊取胆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定。”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世臣表示,“活熊取胆”技术在我国经历了3代,“第一代是杀熊取胆;第二代是设置异物引流导管,使用‘铁背心’、小铁笼,养殖条件恶劣;第三代就是现在看到的无痛引流。”
但是,通过手术在黑熊腹部人为造一个瘘口,在一些参访的记者看来,这一手段本身就残忍。“每次引流都要扒开瘘口,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黑熊会不痛呢?”现场有记者直接发问。
对此,归真堂董事张志鋆发问:“你又怎么证明黑熊会感到痛?”
“既然你们没有证据证明不痛,那就不能说‘无痛引流’。”随即又有记者表示。这场稍带火药味的论战带来的结果便是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发言者都回避使用“无痛”这个词。
对于事前有信息披露,开放参访引流的黑熊事前都经过局部麻醉,张志鋆发出邀请:“希望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各推举出1名记者,可以24小时驻点养殖基地,看看黑熊是否真的经过麻醉。”然而,现场并无记者“应战”。
除了熊痛不痛,论战还扩展至引流胆汁会不会给熊带来健康伤害。
对此,房书亭表示,从监测角度和时间来看,在种群管理到位、营养合理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取胆汁的熊和非取胆熊生理指标基本一致,说明引流胆汁未对熊造成太大影响。
归真堂给出的材料说,黑熊每天分泌的胆汁有1500毫升~2000毫升,如果没有进行引流,这些胆汁将会自然排泄,而在分泌高峰期所采取的胆汁还不到分泌总量的1/10。“采取胆汁对黑熊的体质并无任何根本性的伤害,对于正常生长发育亦无影响,引流胆汁实际是一种资源利用。”
而莫妮卡则介绍,2000年以来,来到亚洲动物基金黑熊救护中心的277只黑熊中,有181只来自使用无管引流术的熊场。对165只被使用无管引流术取胆熊的检查统计数据显示,它们中的99%患有胆囊炎,一半以上患有胆囊息肉,还有很多黑熊患有胆结石,还有的死于肝癌。
这一论战同样以各自证据都有“硬伤”而让人困惑。中国中药协会、归真堂的介绍较之亚洲动物基金显得不够具体、精确。但亚洲动物基金用以佐证“活熊取胆”残忍论的黑熊全部来自被取缔关停的养熊场,与得到国家政策许可的合法经营的大型养熊场相比,两者在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特别是施行该手术和日常取胆流程管理方面有无差异、有多大差异不得而知。
熊胆药效 救命药vs眼药水
熊胆在治疗人类疾病中起了什么作用?争论的两大阵营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房书亭介绍,熊胆的药用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熊胆清热镇静、明目的功效。目前,熊胆已经广泛应用于肝脏、心脑血管、急性传染病等多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有的医生还尝试用熊胆治疗一些癌症,从初步的报道来看,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他同时表示,熊胆的药效是几十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法定机关批准的替代品出现。他认为,持熊胆能用草药替代等观点的人,是不了解医学常识的。
而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部总监张小海给出的一组数据则令人意外。据他介绍,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可以找到244种需要用熊胆做原材料的药品。其中,有108种用做熊胆粉、熊胆丸或者是熊胆胶囊、滴丸等。“这3种药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把熊胆粉装在不同容器里,所以我们把它归为熊胆粉。”熊胆的另一大药用是制作眼药水,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能查到60种熊胆滴眼液。熊胆的第三种实际药用是咽喉片(18种)。此外,还有60种左右,有用做救心丸等药物这样的救命药,也有用做痔疮膏等。
在归真堂专家座谈会上,一位记者追问:“到底有没有一种致死性疾病非用熊胆粉治疗不可?”对这个问题,张世臣强调,目前经国家正式批准含有熊胆粉的上市中成药有153种,用于治疗肝胆、心脑系统、肿瘤、儿科等各科疾病,在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为弄清熊胆究竟在目前的医药领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以熊胆为关键词,在“国产药品·中药”中检索出142种药品,其中107种为熊胆粉、丸、胶囊、片剂等,5种为眼药水,9种为救心丹、丸等,6种为痔疮膏,5种为排石药。记者随后又在该数
中心动态镇街动态公共卫生动态 |
“活熊取胆”疑云依然很浓
发布日期:[2012-02-24]来源:柯桥区 浏览: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