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招贵
今年10月,绍兴县王坛镇镇前街68号居民楼的16户居民有一件事特别畅快,就是困了他们3年的臭气,终于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督办下,彻底消失了。
在王坛镇集镇的镇前街有一幢居民楼,楼内有2个单元,住着16户的居民和8户个体工商户,这幢80年代初造的房子,化粪池就建在屋后的走道上,池内污水靠自然渗漏法解决。时间一长,自然渗漏不能解决问题,污水溢了出来。从2004年始,这里就成了一个人见人厌的臭地方,这里居民只好把屋前屋后的所有门窗关闭,下楼路过也是捂着鼻子走。每年天热时,这里更成了苍蝇蚊子的安乐窝、传种接代的理想地。这里的居民吃尽了化粪池的苦头,为此,居民们找过不少的部门,但因经费无法落实而搁浅。
今年5月,随着气温升高,化粪池内污水渗漏增多,居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反映问题,这次他们把问题反映到了镇人大主席团。镇人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专门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议意见,交给镇政府。为了把这个已经拖了3年的难题及时解决,镇人大领导一管到底,将此事作为重点督办事项,要求政府限时解决。镇政府进行专题研究,专门派出城建副镇长和有经验的城建办副主任,全权负责解决这16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出路。
城建副镇长和城建办副主任马上再次来到这幢居民楼,挨家挨户对居民进行了走访,了解居民的思想,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并多次上门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做好改建工程的资金筹措工作,并协调污水管道铺设的有关事项。经过一周工作,周围10户信户的工作终于做通了,村民张婆婆同意在她家边上的落水沟里铺设污水管,并选出居民代表收交工程费用;改建工程开始后,镇城建办副主任始终在工地,一有矛盾马上处理。半个月后,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督促和镇干部的扎实工作下,这个困了居民3年的矛盾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居民们对镇人大、镇政府的工作非常满意,纷纷交口称赞。
王坛镇:化解“争水”矛盾
陶招贵
10月11日,对于绍兴县王坛镇孙岙村310户1000多个村民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在王坛镇的县、镇人大代表的反映和要求下,副县长张荣社和县有关部门化解了该村“争水喝”的矛盾。
孙岙村地处绍兴县南部山区王坛镇的深山冷岙,村民们依山势建房,形成落差达50多米的特殊山村。一直来,村民喝水用水都靠小溪水。但每年高温干旱,小溪就会断流。为了解决村民喝水问题,村里在半山腰建有一个水池,引进山岙水源。这水池,承担了全村310多户1000多个村民用水任务。但一到夏季,水源不足,水池只能满足80户左右的村民饮用。水池引出的自来水,成为村民争夺的对象。下半村的村民一开水龙头,上半村的村民就甭想喝水,为此村民经常闹纠纷。县人大代表冯燕萍、镇人大代表孙祥福注意到这一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今年5月初,绍兴县开展了“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题活动,张荣社副县长蹲点孙岙村。县人大代表冯燕萍和镇人大代表孙祥福向张荣社反映了孙岙村“吃水难”的问题,并要求尽快解决。张荣社十分重视,决心帮助寻找水源,重点解决孙岙村村民的生活饮水难问题。在县水利专家的踏勘下,发现村口早稻弯水库常年畜水13万方,可解决全村人的生活饮用水。于是,张荣社和水利部门决定利用这个水库,建造翻水站和畜水池。不久,投资19万元的自来水工程就正式动工了。
到10月初,已建好110立方的畜水池,安装了1100米的水管和自来水抽水泵站房,并把自来水管连接到村民的自来水管上。10月11日,随着电动机马达的响起,清冽、甘甜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家,村民们奔走相告,个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年80多岁的孙文章夫妇激动地说:“生活饮用水困难是我们村里唯一难题,现在全靠党和政府的帮助解决,我们喝水不忘共产党,也不会忘了为我们奔走呼吁的县、镇人大代表。”
发挥代表作用 加强卫生督查
骆金江
为迎接上级对王坛镇创建市级卫生镇的考核验收,王坛镇人大主席团于10月13日、14日两天,组织部分在镇的县、镇人大代表等一行15人,督查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分3组对集镇范围内的街道、居民小区、垃圾液压站、自来水厂、农贸市场、车辆停放等进行了实地检查,促进了部分环境卫生问题的解决,较好地发挥了县、镇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